Bruce Wong Blog

非凡的结果始于伟大的问题.

Scrum Patterns(65):准备就绪的标准 DoR(译)

A Scrum Book——The Spirit of the Game

Bruce有话说 团队在采用Scrum工作方式的时候,都知道完成标准(DoD)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在迭代结束的时候作为团队工作的整体验收标准。在Scrum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标准叫准备就绪标准DoR(Definition of Ready),往往会被大家忽略。它定义了产品待办列表项能够进入Sprint的门槛。如果没有准备好是不能开始Sprint。所以每次Sprint 计划会上PO宣讲的PBI(P...

Scrum Patterns(24):迭代计划会(译)

A Scrum Book——The Spirit of the Game

正文 在开始Sprint计划会之前,团队已经定义并细化了产品待办事项列表,产品待办事项列表项(PBIs)仍然只代表潜在的价值。只有当开发团队使之成为现实时,它们才能产生价值(即移动到价值流的末尾)。您已经准备好开始一个Sprint,选择开发一个或多个PBIs来创建一个潜在的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 ✥ ✥ 一个Sprint应该产生一个潜在的可交付产品增量。然而,简...

敏捷开发需要内外兼修

修炼敏捷和练武功类似,有外家功也有内家功。提到敏捷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Scrum的3355、Kanban的拉动式任务流、TOC约束理论、精益控制浪费等,这些框架、思想会指导我们在流程上做出调整。通常只要按照要求执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一个改善的效果。他们类似外家功。不过随着持续的进展,大家会发现前进的步子有些迈不动了。就像修炼武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持续精进,这么...

换个角度看问题,锻炼成长型思维

有时候对于同一个事情能让自己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想办法让自己不停留在自己的惯性思维中,这可能就是一种成长性思维吧。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本周在敏捷社区群里看到小伙伴们在讨论一个”卓越个体宣言”。他是参考敏捷宣言的格式改写的。目的是体现个体追求自身卓越时候需要平衡的一些因素。全文如下: 卓越个体宣言 我们在实践中探寻更自虐的个体成长方式,坚持跳坑的同时也拖人...

是需求还是我们自己的Bug?

本周在和团队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的系统有一个功能是用户需要提交多个答案到系统中。研发在群里问PO一个问题:否需要考虑保留用户提交答案的多个副本?这个是一个已存在的用户需求?要不要做进当次迭代来? 作为SM的我看到群里的这条记录顿时产生了好奇。于是问了一下: 为什么会有这么精准的需求,5个副本?答:曾经一个客户提了这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