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阻碍还是让他“顺利”的流动

Posted by Bruce Wong on June 4, 2023

有一阵没有写博客了。周末参加了Evelyn老师的一次分享。有感而发,今天分享一些我的小思考和感受。

Evelyn老师提到作为敏捷教练和敏捷培训师,对于scrum概念的掌握标准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作为敏捷教练,为了应对企业的各种实际情况,可以不精确的理解scrum的标准、要求。例如:哪些是scrum的要求范围哪些不是。不过当你作为认证讲师的时候,就需要严丝合缝,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糊其辞了。传道授业和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区别。要求也大不相同。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DoD(Definition of Done)和DoR(Definition of Ready),哪一个是scrum范畴内的,哪一个不是?咋一听的时候好像觉得这不都是吗?我们平时也是这么做的呀!不过去查了一下scrum指南,确实只提到了DoD,并没有DoR。Evelyn老师提到,指南强调的是scrum框架的关键的事件、节点以及活动,而其他一些“实践”并没有在指南中,而是我们在工作中为了适应现状,变通出来的“智慧”。这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常常会被误认为也是scrum的一部分了。

回顾一下工作中,我总是很开心自己找到了很多这类的智慧?而且总能通过他们绕开各种阻碍?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么做很好的掩盖了实际的问题。例如DoD本来是需要开发Team保证迭代交付质量的一钟团队协议,但是团队觉得,这个责任需要有高质量的需求作为输入才能达到,所以提出了DoR,让PO来承担起这个责任。

另一个场景,当团队的CI\CD流水线经常由于自动化测试遇到错误case而无法通过的时候,团队因为无法拿到一个可以部署的环境而烦躁,这时候会想各种方法绕开限制,让这个带着问题的包部署到测试环境,例如增加各种新的流程或者条件,最简单的一种是开发的冒烟环境可以不用通过测试;另一种增加手动部署功能绕开自动化测试)。这样团队不用积极的寻找因其错误case的原因,是case过时了?写错了?还是有新的代码影响了以存在的业务逻辑?不需要尽快解决掉问题,而只是想让工作从开发这一侧推进到测试团队那边,让流程顺利推进。这种推进对我们的实际意义代表着什么呢?有多大意义呢?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害怕工作流程中的阻碍?暴露它还是让它“顺利”的流动下去?哪个对我们更有价值?很多敏捷框架或者方法其实都是想办法让问题透明出来,发现痛点,解决掉问题(例如:scrum暴露阻碍;KANBAN发现瓶颈)。不断的循环这一过程,让工作更顺畅和高效。不过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企业文化与工作环境的冲击,例如:并不想暴露问题,需要多一些流程,多一些工作挺好的。这可能也是敏捷落地时最难的部分之一吧。

大家实际的遇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分享。

践行敏捷实践,让工作去繁从简。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交流落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