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了王明兰老师的线上KSD课程(Kanban System Design),这是我两年后第二次学习Kanban方法。发现一些之前学习中没有发现的知识点。可以说是”Aha moment”。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精益五大原则.
Kanban脱胎于丰田工作方法,自然也继承了他的灵魂——精益思想。而精益五大原则更是完美地诠释了Kanban所要做的精髓。 精益五大原则:价值,价值流,流动,需求拉动,追求完美。
其中在价值这一原则中老师提到了减少浪费。知识工作领域的七大浪费有:
- 多余的产品功能
- 部分完成的工作
- 不必要的工作步骤
- 交接
- 多任务切换
- 延期造成的期待
- 缺陷
其中第一个应该是其他浪费的根源。这让我不禁想到,在我们工作中有多少工作是在做多余的产品功能呢?我们能用哪些办法来识别客户的真实需求?
Kanban方法在防止浪费方面可谓有着天然的优势:价值流映射让你发现你的浪费来自哪里;价值反馈周期和流动效率让你更快的知道你的工作到底有没有跑偏。
价值流映射
绘制价值流映射图是设计Kanban系统的第一步,这在一个过程中可以找到流程中有多少增值活动,多少非增值活动。它能让你清楚的看到:你在哪些环节做到很快的优势,是如何被其他环节的浪费无情地吃掉。
在我们工作中,我们是不是只顾着改进某些环节的工作效率,却发现收效甚微。价值流映射图可以让你有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发现问题的根源。
Kanban填充/发布节奏
每个Kanban系统都可以有自己的填充节奏,团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几天进行一次任务队列的填充,几天对出队列的内容进行一次部署或者发布。进入Kanban和出Kanban的节奏还可以不同。
这个节奏是一个Kanban系统的精妙之处。对于渐进式变革方式来说,这个节奏可以让团队按照自己最舒服的习惯来开始,并逐步调整来接近单件流。例如你如果在使用Scrum,那么填充和发布的节奏可以和Sprint保持一致。
定义流程控制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对于Kanban系统设计来说,可以选择价值流映射的一段区域进行设计并应用,之后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向前后延展。这一点说明Kanban本身并不希望对现有系统工作方式进行破坏,而是旨在尽快地、以可视化的方式,把现有工作方式展现出来。之后再调整并延展。所以Kanban鼓励融入当前工作并开始促成改变,哪怕只是从一小部分开始改变也可以。
划分工作项
对Kanban系统中的工作按照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泳道进行区别。例如按照平台划分:IOS、Android、通用。也可以按照服务级别划分:新功能、缺陷、加急。平时我自己的工作中并没有很在意这个工作项区分。而这次课程让我体会到划分工作项的好处:
- 可视化反应各种工作项的当前情况、繁忙程度等。
- 可以考虑给不同工作项设定WIP。
- 对不同泳道商定工作策略。例如:加急泳道有任务,需要停止所有其他泳道工作,团队全力处理。
很喜欢《Kanban官方指南》中对泳道的比喻——高速公路。不同服务级别的工作项对应不同的高速公路车道:高速车道、常规车道、低速车道、应急车道。如果不划分车道混在一起,那么不同速度的车混到一起可能导致阻塞或者混乱。映射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情形,如果不同类型的任务混在一起在Kanban上,团队可能无法分清楚哪一类任务造成的阻碍更多,我们需要优先关注哪些工作。
每一个Kanban步骤可以有自己的拉动条件
这一点课上老师举例子,拉动条件有些类似Scrum中的DoD(完成标准)。不过DoD是对整个Sprint的一个要求,而拉动条件是每一个Kanban步骤在拉动过程中的约定。Kanban强调的是从右到左的拉动,让价值更顺畅的流动起来,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拉动条件可以让团队在讨论他们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彼此的期待和依赖条件。可以看到验收条件是在需求层面,拉动条件是在工作步骤间约定,而完成标准是在整个发布或交付层面的定义。三个层次全方位覆盖团队与客户、团队之间、团队与运维之间沟通与期待。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Kanban的感受——”Kanban简约而不简单。” Kanban方法看似简单,但其本身也有思想、支柱和方法论。本文只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并不是所有内容。小伙伴们不要被他的名字所迷惑,”Kanban”可不是”白板”哦!
有想系统学习Kanban知识的小伙伴可以考虑王明兰老师的课程,深入浅出,很务实。
践行敏捷实践,让工作变得更美好。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交流落地经验。